@蛋仔wang说:“在公司为品牌做账号,你需要的不是有想法,而是不出错■■■。”
人们常常为“走向旷野”赋予赞美和勇气■◆◆★■,但走向旷野之后★■◆★◆,或许才会迎来真正的问题。
这类博主主打不爱上班★◆,“不上班了才知道有多爽”“不上班一个月后,我决定再也不上班了”“不上班日记”……
袤则咨询发布的《2023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》,提出了“旷野想象”的趋势——“受困于越来越拥挤的上升通道★★■■■★,人们一边挤独木桥,一边想象主流价值观之外的生活方式”★■◆★。
但尝试一段时间后,她发现在旅途中很难高频输出内容,一是时间有滞后性,她需要完整地体验一趟旅途之后才能进行梳理和更新◆★◆,二是旅行需要长线投入◆■■■,精力、时间■◆、金钱的付出和涨粉的回报并不成正比。
@西南Irene离职一个月后,她的账号除了分享离职后的生活以外,还正在做一个叫■■★■“离职坦白局■■”的栏目,邀请大厂的前同事来直播间聊天★◆★■◆★,分享职场干货。
做博主的第一个月,@西南Irene的自媒体收入相较于大部分新人是乐观的,但算上她投入的精力,★◆“性价比和职场没法比■★★◆■★”。“上班仍然是普通人挣钱的捷径★★★★■,所以做自媒体的目的不是搞钱,而是感受在一个新领域重新开始学习、成长。”
而经验和体验,往往是★■◆“离职博主■★◆”内容和变现的来源◆■■■■◆。换言之◆■◆★■★,“离职”赛道其实和其他赛道差别不大——利他型的干货是获得流量最迅速的方法之一。
就像孔乙己脱下长衫,NPC开始觉醒◆◆★■,成功学失效,功绩主义祛魅★★■,“离职★■”已然成为一种情绪出口,投射了他们的期待与认同。
虽然人们已经把“离职博主”称作一个赛道■◆◆,但人生★■◆★,并不是发一条“我离职了”就能重启。旷野意味着诸多可能◆★◆★■,也意味着没有方向和指引。
在自媒体领域,没有大厂的平台和资源加持★★,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。剪辑★★◆◆◆■、摄影■★■◆■、直播■★■■★■、运营、文案◆★■、数据分析……都要一人包办。@西南Irene之前做产品会更加注重逻辑■■◆■■,◆■“在起小红书常见的那种标题文案时,经常会觉得不好意思。■★”
@西南Irene不这么认为。在通过和很多大厂在职、尝试做自媒体副业的前同事聊天后,她发现做自媒体和上班一样卷★■■◆★■。
30岁之后,她发觉自己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★■■■★:★★★■◆◆“我一直在通过保证他人的体验来获得认可,但人是不能被量化的,也是不能被所谓的360评价体系框住的。起码在这个阶段,我不想用稳定的工作来买断生活的可能性,我更想追求自我的感受,生命的体验◆◆。”
我们查看了近三个月小红书上“离职赛道◆■■★◆”的相关评论发现■■◆◆,除了互联网大厂、裸辞■■★★◆■、GAP等常见字眼■◆★◆◆,大厂的厂名也被高频提及,其中又以字节跳动遥遥领先,其次是拼多多、阿里巴巴和腾讯。
“每个赛道都有游戏规则和生存法则,都符合二八定律,做得好的都是少数,需要运气和实力,要么踩中风口,要么有很强的学习能力◆■◆。■★◆”
即便是知名大厂,其用人的成本也在紧缩★◆◆★■■。根据腾讯、阿里巴巴历年财报,从2021年开始,腾讯、阿里巴巴的员工数量都在逐年减少。
为公司做账号,不仅过程中有诸多限制,一旦离职,所有的努力和成就就都不再属于自己,@蛋仔wang想,既然掌握了方法论,不如为自己而做★■。
在@蛋仔wang离职的交接期,她剪辑了一个关于离职和自我介绍的视频发在小红书上,标题为《27岁大专生,放弃北京年薪20万的大厂工作》■◆■■。
@蛋仔wang也认为,一直用◆◆★■■“大厂裸辞”来吸引眼球■★,内容是会枯竭的■◆。在起号阶段,她计划做旅行博主,毕竟旅行既能保证自身体验,又能保证内容的稳定输出。
很少有观众会关心一个人离职之后的发展。如何抓住“离职”带来的流量★★■★★,创造吸引受众的新内容◆★■■◆■,是离职博主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。
在公众号“营销部科学”上★★◆,一线广告分析师还专门整理了“阿里离职赛道”的小红书博主们、“字节离职赛道”的小红书博主们、■◆■■“腾讯离职赛道”的小红书博主们等一系列大厂离职赛道达人的资料◆◆■■★★。
所以她开始转向对着镜头口播来输出干货★★■■◆,比如搞钱攻略、自媒体攻略、能量管理等等。“这种形式是即时的◆◆,一天就能搞定一条视频■★,数据反馈也很快,方便我快速调整”。
★■★■◆■“大厂”是这群人最显眼的标签,他们是前字节员工、前阿里员工、前世界500强员工……他们把简历写进简介,从最高学历到职业经历★★◆,出过什么书,深耕过哪些领域,他们的主页大部分都是职场经验、自我成长■★■★■、信息差分享等内容◆■★■◆。
这些博主们的内容也大多和“裸辞后重启人生”相关,包括旅居■◆★、数字游民★◆★■■、轻体力活探索等,坚信“世界是个游乐场★★◆■★,活在当下◆★■◆,及时行乐。”
蛋仔在起号的初期也面临过数据不好的压力。“但我是真的喜欢做账号这件事,我喜欢写稿子■◆◆★◆,做视频,而且我又擅长,还能获得收入■★◆★”◆■,她能坚持的根本动力,还是爱好★★◆。
在做自媒体积累了一定粉丝后,@蛋仔wang建立了自己的社群,也推出了1v1的自媒体咨询,植入推广多的时候◆■★■■■,她的月薪能达到之前的两倍。
“成熟的SOP、AI成为工具……我会觉得在大厂■■,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★■◆,无论你是什么级别,在内卷的环境下■◆,人会变成效能,就像一颗颗螺丝钉◆◆■■★。■■■★”
但后续,她会探索更多有意思的内容,比如自媒体干货系列■◆,邀请的对象也将从大厂前同事换成做自媒体的■★◆“超级个体◆◆★■★★”■★,毕竟她自己的身份也在转变。
“离职”不仅是流量密码,还成了一条自媒体“赛道”◆★■。以离职为起点或人设的博主们走向了变现★◆◆★:知识付费■◆、直播带货、vlog植入广告……
◆■◆★◆“我从来不觉得◆◆‘离职博主’是一个赛道★◆◆■,做自媒体的过程,是不断给自己贴标签◆◆◆,然后去标签的过程,虽然去标签的过程很痛苦,但每个人都是丰富的★◆■◆■★,应该挖掘新的经验。”
和@西南Irene的“意外收获”不同,博主@蛋仔wang在发布第一条小红书时,就已经明确了自己要做一个账号。
离职博主的热潮因什么而出现?离职博主们又是如何延长■★■◆◆“离职”的流量热度,来实现转型和变现的◆■★■■?
今年四月中旬离职的@西南Irene,运营某社交平台一个月★■,已经拥有了6000多名粉丝。辞职之前★■◆★★■,她做的是产品经理的工作,已经辗转于不同的大厂8年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社交网络上流行起“离职三部曲”★◆★■◆:一预告,“点赞破xxx就离职◆◆◆■”;二官宣■◆◆◆■★,配合着高浓度的仪式感★◆◆■,换头像、拉横幅■◆◆■◆、last day vlog;三计划,离职的to do list,绕不开寻找自由和自我提升。
无论是头顶■■★■◆“gap year实验”做旅行博主、vlog博主,接广、带货,还是用多年的职场经验转向知识付费,或是教人做自媒体◆★,发展数字游民社群……离职博主都需要转型。
这篇笔记收获了1600多个赞,并让她涨了1000多个粉丝◆■★■◆。评论里充斥着羡慕和鼓励◆◆◆★,有人留言“我无法做到的事情,请你多替我体验这个世界■■◆◆■。”
成为“离职博主”出于偶然,@西南Irene将自己辞职的原因分享在社交平台上★■■★■◆,没想到引来很多共鸣,她决定继续尝试■★■,因为在这个过程中★◆◆,她找到了探索新领域的乐趣。
@蛋仔wang说:“我的账号并没有固定的方向,我分享一切我的体验和经验■■★★◆■。■★■◆”
自媒体的发展赋予了普通人打造个人IP的机会,而“离职■◆★◆◆”的话题热度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吸引流量,成为一个新账号从0到1的起点。
@蛋仔wang曾经在MCN机构和头部美妆公司做过运营,本身就在如何起号以及相关的拍摄★■、剪辑技能方面有一定经验。在公司里,一个账号的背后是一整个组织架构,一个想法从提出到落实,需要至少2~3个月,要经历层层汇报和各种跨部门协调。
离职博主们的裸辞分享,正好构成了他们眼中的爽文叙事:被PUA的打工人开始反抗,追寻职场体系之外的自由■◆◆。
在内卷与容错率低的当下,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情绪,有太多人一边不想上班,一边打卡全勤;一边研究“上班恶心穿搭★★■”,一边想辞职又不敢辞★◆■★■★。